1979年,高雄發生美麗島事件,黨外運動菁英幾乎全數下獄。台灣的政治反對運動經此重挫,反而逐漸抬頭,衝破政治枷鎖。同年,台中發生多氯聯苯毒油事件,中毒者滿臉爛瘡的電視畫面,震驚了全島民眾。2000多名受害者中,包括惠明學校師生100多人,弱勢的盲童吃進這種終生難解之毒,更讓人深深不忍。  

  事件之後,台灣第一個消費者保護團體,《消費者文教基金會》誕生,第一要務是幫這群受害者進行集體訴訟。強大的社會壓力下,政府成立食品衛生處及環保局,開始由專責單位來為台灣的公共衛生及環保把關。

  時光飛逝,近三十年後,政治反對運動,改寫台灣權力版圖,美麗島事件成為我國民主發展的里程碑。相反地,在台灣環保及公衛史上,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多氯聯苯毒油事件,又有多少人還記得?注定與毒共存一輩子的盲童,也已邁入中年,他們的處境又有誰關心?那些罹患癌症而病故的受害者,官方又做過什麼?

  如果說,歷史可以被原諒,但不能被遺忘,這段歷史空白正好印證了,台灣的環保運動始終難以振衰起蔽。公害、食品衛生事件迄今仍不絕於耳的原因。

  所以,回到原點,細細檢視事件的軌跡,探尋眾多受害者與世紀之毒搏鬥的身心歷程,對經濟成長趨緩、環境意識高昇的現代台灣社會來說,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。

livingwithpc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